類 別:B
簽發人:王健梅
城政函〔2024〕47號
對市政協第六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第212號提案的答復函
農工黨漢中市委會:
貴委員會提出“強化寶山文化發掘,助力漢文化傳承發展”提案已收悉,我縣高度重視,專題進行了研究,關于提出的建議回復如下:
寶山遺址位于城固縣東北約4公里的原公鎮寶山村,是目前長江、漢江流域發現的遺存最豐富的殷商遺址,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縣一直以來十分重視寶山遺址保護利用工作,一是由城固縣文物管理所,對寶山遺址的日常保護、宣傳利用、安全檢查等工作做統一安排;二是夯實管理責任,縣政府分管領導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分別對縣文旅局、原公鎮行業監管和屬地管理責任進行了明確和強調;三是聘用三名群眾文保員負責對寶山遺址的日常安全巡查工作,形成縣、鎮、村、群眾文保員四級保護網絡,能夠有效地健全文物保護機制,落實文物安全保護責任。
貴委員會在提案中對強化寶山遺址文化保護發掘,助推漢文化傳承發展的建議非常好,這也是我們當下及未來工作的方向,就貴委員會提到的建議我們進行如下說明:
一是“關于發掘研討,講好兼收并蓄的漢中故事”的建議。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寶山遺址分別于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由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進行了多次發掘,共揭露面積6000余平方米,出土有新石器時代至商代燒烤坑、房屋基址、墓葬、窯址等遺跡和陶器、骨器、石器、青銅器等豐富的遺物。在歷經數次考古發掘后,寶山遺址作為古遺址類文物進行回填保護,恢復了寶山遺址周邊農地,這樣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保護文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八條規定,考古發掘,應當提出發掘計劃,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報國務院批準;批準或審核前,應當征求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及其他科研機構和有關專家的意見。省人民政府尚無對寶山遺址的發掘計劃,因此不具備發掘條件。
二是“關于規劃引領,高質量推進文旅融合”的建議。根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第六條第3款規定:“文物保護規劃已由省級人民政府公布實施”,方可向國家文物局提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申請,省人民政府尚未公布寶山遺址保護規劃,因此暫不具備開發大型主題文化旅游區的條件。目前,我縣編制了《城固縣青龍寺旅游提升規劃方案》,方案以青龍寺為中心,帶動原公鎮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寶山遺址旅游發展具有輻射和帶動作用。下一步,我縣將積極編制《寶山遺址保護管理規劃》高質量推動寶山遺址文旅融合發展,更好地保護和弘揚寶山文化。
三是“關于強化宣傳,提升寶山文化知名度”的建議。為更直觀的宣傳、展示寶山遺址文化內涵,我縣博物館自2019年開館以來,專門設立“叩古寶山”展廳,陳展面積210平方米。展廳主要展示了寶山遺址的發掘過程,以及100余件出土文物,同時對“倒焰窯”的工作原理做了場景復原,利用多媒體、互聯網新媒體等手段全方位向游客觀眾們展示寶山遺址歷史風采。此外,城固縣文旅局配合縣委黨校精心制作微黨課《寶山古陶傳匠心》,通過展示寶山遺址出土陶器獨特之美,講述陶瓷制作工藝匠心,宣揚大國工匠精神,汲取奮進力量,取得了良好宣傳效果。
文物保護、活化、利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一個接茬蓄力、持續漸進的過程。對寶山遺址,我們既有近期考慮,也有長期愿景。近期考慮是建立一套完整、安全、可靠的安全防范系統。今年6月,城固縣文旅局向漢中市文物廣電局申報了《寶山遺址安防項目立項計劃書》,目前正在履行報批程序。長期愿景為主動性考古發掘取得新發現,圍繞人類文明起源、農耕文化起源等重大課題,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借鑒三星堆文化保護發掘、河南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漢中龍崗遺址公園建設經驗,結合環境優化改造,以及相應的地方傳統文化配套,形成歷史人文景觀和自然生態景觀交相輝映的特色區域,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更加有文化魅力和歷史底蘊的公共空間,打造陜西乃至全國展示漢文化歷史起源發展重要窗口。
非常感謝貴委員會對我縣文物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城固縣人民政府
2024年7月26日
(聯系單位:城固縣文化和旅游局 電話:0916-72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