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制定實施方案。縣上及時制定《張騫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申遺工作的指導思想、具體目標、主要任務、工作步驟、工作要求等,提交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征求各方意見后,以政府文件下發到相關鄉鎮、部門付諸實施。
二是編制申遺文本。及時提供申遺文本的基礎資料,委托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按照相關標準和要求統一編制張騫墓申遺文本,委托西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中心完成《絲綢之路張騫墓申遺規劃》和《張騫墓保護總體規劃》,擬定《張騫墓保護管理辦法》草案,并提交縣人大審定頒布。
三是搜集實證資料。安排專人赴西安,對西北聯大1938年發掘張騫墓的相關資料及出土文物進行取證,通過《說文月刊》中收錄的《張騫墓發掘報告》,獲取關于張騫墓的大量原始資料,走訪仍然健在的當事人,掌握出土文物去向,為張騫墓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搜集有力的佐證。
四是加大資金投入。啟動張騫墓申遺規劃編制,先后投資60余萬元,硬化1500平方米的停車場,投資250萬元修建張騫通西域石刻群雕。
五是治理周邊環境。制定《張騫墓墓區及周邊環境整治方案》,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拆除張騫墓周圍房屋搭棚接檐,取締明鍋亮灶經營行為,并對周圍民居房屋進行仿古仿漢改造。
六是培訓工作人員。多次派人參加國家及省上舉辦的申遺工作培訓會,熟悉申遺內容、程序、工作方法等知識,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確保申遺工作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