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本縣人。(《漢書·袁盎晁錯傳》)。漢景帝時,初為謁者仆射。景帝三年(前154),吳、膠西、楚、趙、濟南、苗川、膠東七國國王因朝廷削藩,以要求誅削藩倡議者晁錯為名,聯合反叛。當時鄧先任校尉,為將擊吳楚。一次回到長安,向景帝匯報軍情,景帝問鄧先:你從前線回來,吳楚等國聽說晁錯被誅,他們退兵了嗎?鄧先回答說:吳國謀反已準備幾十年了。因朝廷削他的封地而動怒,要求朝廷殺晁錯,這只是個借口。他們的真意是殺不殺晁錯都要反叛,現在殺了晁錯,恐怕天下有識之士從此閉口再不敢諫言了。景帝又問:為什么?鄧先說:晁錯擔心諸侯王國越來越強大,朝廷不能控制,所以建議削奪他們的封地,目的是為加強朝廷的權力,這是從長遠計議。這個計劃剛開始施行,晁錯全家就被殺。這樣,對內堵塞了忠臣之口,對外,卻為諸侯王報了仇。我認為陛下這樣做是不可取的。景帝聽了默然良久,對鄧先說:你說的正確,殺晁錯這件事情我很后悔。會見后,景帝封鄧先城陽中尉。漢武帝建元年間(140~前135)鄧先免官在家,武帝招賢良,朝廷公卿公舉鄧先,鄧先又赴朝任九卿。一年后因病謝官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