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秦嶺南麓的夏日陽光熾烈,老莊鎮楊家坡村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內,一列列整齊的支架上,仙人掌狀的枝條舒展,飽滿的花苞綴滿枝頭,靜待著綻放的潔白花朵。為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筑牢鄉村振興科技根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碩士研究生、老莊鎮科技特派員周佳玥,近日協同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技術骨干,深入火龍果基地,開展開花期專項技術指導。
該基地占地30余畝,是陜南規模化種植紅心火龍果的標桿。依托當地山丘坡地四邊無遮攔的地理優勢,基地創新采用高標準大棚栽培,既能達到全天日照狀態,又能有效克服雨季對花果期的不利影響,顯著降低了潰瘍病等病害風險。基地采用有機標準種植,循環使用楊家坡村智能化標準蛋雞養殖場的優質無菌發酵雞糞施肥,既實現生產資源有效配置,又保護了青山綠水的生態本底。通過土地流轉金、務工薪金、分紅股金“三金”模式,基地成功帶動周邊農戶在家門口務工,熟練掌握火龍果種植技術,又實現了經濟增收,走出一條生態與生計雙贏的新路徑。此外,基地還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不斷加大技術指導力度,持續提升火龍果的品質與產量,進一步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前正值火龍果開花坐果的關鍵階段,做好火龍果修剪、水肥管理及人工輔助授粉是保花保果的核心任務。”基地負責人楊貴忠指著一排排垂掛的花苞,邊查看火龍果長勢,邊與周佳玥交流。
經過細致踏勘,科技特派員就栽培技術上的問題與基地技術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精準把脈,開出技術良方。周佳玥指出:“園區整體存在枝條過密、透光不足的問題。每株要選留健壯枝條,要及時剪除衰老、病、干、細弱的枝條并及時抹除萌芽,保持通風透光,集中養分供給優勢花苞。”
“有的花苞很容易就脫落,坐不住果,這是什么問題?我們要怎么解決呢?”工人向科技特派員求助。“咱們園區主要種植紅皮紅肉型火龍果,這種自花授粉坐果率較低。可以在花蕾膨大期增施磷鉀肥,并在開花后及時人工輔助授粉,提升坐果率。”周佳玥耐心地解答。
近年來,老莊鎮黨委充分發揮產業黨委“紅色引擎”作用,將科技特派員作為打通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利器,將特色產業發展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通過持續搭建“田間課堂”與“院所實驗室”的對接橋梁,老莊鎮積極引入新作物、示范新技術、轉化新成果,讓科技翅膀助力火龍果等特色產業振翅高飛。下一步,老莊鎮將持續深化村企共建產業新模式,嫁接資源、聚合力量,做強農業產業,以產業興旺引領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