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省農業農村廳傳來消息,近年來,我省錨定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為抓手,不斷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因地制宜推進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2024年8條省級特色現代農業重點鏈綜合產值6480億元、同比增長5.8%,帶動發展131條縣級超十億產業鏈,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9元、同比增長7.1%。
強化組織領導,健全體系優服務。我省先后出臺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和果畜茶菌藥“1+7”高質量發展意見,建立部省共建和廳市共建產業鏈機制,印發穩定肉牛奶牛產業發展、優化果業生產布局等相關支持政策,產業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省級多部門聯動建立涉農主體服務機制,征集產業鏈經營主體發展需求,推廣“陜農貸”風險補償金等金融產品,開展企業、科技、銀行、市場等對接活動,加快解決產業鏈經營主體招商引資、信貸金融、技術品牌、人才用工等需求。
強化特色引領,延鏈增效興產業。我省突出特色、優化布局,推動特色產業向優勢區集中,蘋果、獼猴桃、羊乳3個產業體量穩居全國首位,茶葉、食用菌產量和設施農業規模位列西北首位。實施農產品加工三年行動,全力抓好加工園區建設、技術推廣、品牌營銷等加工實事落地,累計建設570萬噸果品冷藏庫、每小時1800噸智能分選能力,形成每年100萬噸濃縮果汁加工、92萬噸菜品加工、3000萬頭生豬屠宰、150萬噸羊乳加工能力。
強化融合賦能,搭建載體強縣域。我省立足產業鏈典型縣和重點縣,三年吸引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300多億元支持縣域農業全產業鏈建設,謀劃實施延鏈條、促融合項目586個。按照一鏈一群、一縣一園區,推動四級聯建、鏈群同構、三產融合,累計布局蘋果、奶山羊等國家級產業集群11個,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3個、省級產業園80個,實現產業鏈重點縣全覆蓋。建設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強鎮106個、農產品加工園區35個,省級以上融合載體達到319個,有力推進產業集聚、要素集約、企業集中。
強化主體帶動,緊密聯結富農民。我省深入實施龍頭企業梯次培育工程,啟動農業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梳理惠企“政策包”,組織企業赴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招商引資、拓展市場,累計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64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774家,拓展確定90家鏈主企業和28家重點企業。開展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和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行動,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6.7萬家、家庭農場11.1萬家、省級產業化聯合體200個,全省經濟強村增至12.3%、薄弱村降至3.1%。同時,建立“企業+場社+基地+農戶”“集體經濟+企業+農戶”等聯農帶農模式,通過訂單農業、吸納就業、入股分紅、合作聯營等方式,將農民深度嵌入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