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不用土壤,只需噴“水霧”,光照、濕度可調節……在城固縣文川鎮“五個農業”示范園,氣霧栽培技術近日亮相了。
城固縣大力實施有機農業、品牌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觀光農業“五個農業”建設,積極打造“五個農業”示范點。文川鎮“五個農業”示范園便是其中之一。
在位于文川鎮聯合村的“五個農業”示范園大棚里,藍色的蔬菜“墻”——2米高的三角形栽培塔排列整齊。栽培塔兩側打滿了小洞,蔥綠的蔬菜從這些小洞里冒出來。在栽培塔內側,一條管道從中穿過。管道上的噴霧裝置定時將營養液直接噴灑到植物根系。
種菜不施肥,蔬菜喝著營養液。“營養液是科研人員配制好的,含有鈣、鐵等營養元素。營養元素可以根據蔬菜生長狀態更換,調整配比,保障蔬菜生長需要。”聯合村黨支部書記嚴俊嶺說,“由于采用氣霧栽培技術,不需要土壤,沒有重金屬等污染,蔬菜采摘下來用清水洗后就可以吃。”
目前,第一茬蔬菜已經采摘,經檢測無農藥和大腸桿菌殘留,無重金屬污染。
示范園大棚內處處彰顯著“科技范兒”。
大棚采用了物聯網技術,不僅可以精確地調節水分、營養、光照、濕度等一系列植物生長要素,更能精準控制營養液澆灌時間、澆灌量,充分營造出適宜的生長環境。霧化澆灌后剩余的營養液能夠通過營養液沉淀循環系統進入回流管道,經過過濾、殺菌、消毒等步驟后再次利用,可以節約成本。
更重要的是,修建的立體式栽培設施有效提升了種植空間利用率,大幅提高了蔬菜種植面積。4座豎立的栽培塔占地僅81平方米,上面種植了空心菜、脆生菜、紅葉莧菜等蔬菜共計1萬余株。栽培塔旁設置了10道橫向的種植槽,里面種植了圣女果苗、普羅旺斯西紅柿苗共計3300余株。
嚴俊嶺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長勢,預計年產葉狀蔬菜3萬余斤、圣女果和普羅旺斯西紅柿共計6萬余斤。按市場定價,一年的直接經濟效益有36萬元。”
文川鎮“五個農業”示范園不僅為鄉村帶來了經濟效益,也給村民提供了務工機會。
“在園子里,我負責育苗、修枝、清根、采摘、包裝等工作。工作就在家門口,時間還自由,一年能掙3萬元。”對于現在的工作,聯合村村民余智榮十分滿意。